• 网站首页
  • 杂志社简介
  • 杂志导读
  • 焦点
  • 动态
  • 在线投稿
  • 邮箱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杂志导读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在线投稿

焦点News

  • 福州举办电子文件档案接收管...
  • 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
  • 天津市档案局贯彻栗战书同志...
  • 全国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
  • 福建侨批档案展在纽约、华盛...
  • 福建省启动“乡村记忆档案”...

动态Information

  • 《百岁寿星(2015)》画册发行
  • 镇江市档案馆表彰远征军老兵...
  • 泉州市举办“亚洲艺术节”活...
  • 阿克苏地区出台档案工作实施意见
  • 湖北秭归县档案局召开年度工...
  • 泉州市档案局出台小城镇建设...
  • 黄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档案...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杂志导读 > 2014年 > 04 > 信息摘要

民国教育电影的成因、手段及意义

【出 处】:《 艺术百家 》 CSSCI 2014年第30卷第4期 128-131页,共5页

【作 者】: 李栋宁

【摘 要】 兴起于30年代的民国教育电影,是对20年代商业化、娱乐化的民国电影生态的调整.当时的国民政府通过设立相关部门举办各类活动,成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建立官方的电影制片厂以及实施学校教育的电影化等一系列手段,大力推动了教育电影的发展.作为一种代表着官方意识形态的电影运动,其在社会教化、组织与动员群众、统一思想认识等方面,对当今有着高度的意识形态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电影艺术 电影教育 民国时期 民国教育 电影作品 文化意义 Film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 Educational Film

上一篇:音乐结构研究的诗学策略
下一篇:从先锋探索到走向市场——论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创作发展及贡献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南楼506室  邮政编码:100050
版权所有 中国档案杂志社  京ICP备05058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