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少数民族音乐的生态美学意蕴
【出 处】:《
艺术百家
》
CSSCI
2014年第30卷第4期 173-176页,共4页
【作 者】:
张平
【摘 要】
“天籁”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后人将最好的音乐誉为“天籁”.黑格尔的《美学》第三卷中也曾将音乐的本真性称作“天籁”.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更倾向于把音乐放在天地之间的自然大系统中加以考察,因此也更富有生态精神.“天籁”应视为音乐发生学的重要概念.本文以少数民族音乐为范例,从生态美学观念出发,认为好的音乐是与自然“素面相见”的音乐,是葆有人类淳朴天性的音乐,即古典音乐理论中所说的“天籁”,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生态资源.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作为人类生命网络中的生物性遗传与文化性遗传,是维护人类自然本性、生命本色、健康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后现代的音乐学理论的建设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相关热词搜索: 音乐艺术 天籁 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理论 原生态 生态美学 Sounds of Nature Minority Music Original Ecology Ecological Aesthetics